關於六脈神劍入門
正如這個網站名字一樣,我是一個想要前往投資世界的人,所以花了一些時間在閱讀。
因為自己不是一個聰明的人,不管看過幾次還是會記不住,所以才建立一個網誌方便自己可以隨時查詢曾看過的資料。
同時間也可以分享給和我一樣還在努力學習的朋友們。
如果想知道文章更詳細的內容,文章下方都會附上來源。
建立的文章也會同步發佈至我的粉絲頁: 株式投資六脈神劍入門
2015年10月8日 星期四
昔日的四大天王
昔日的四大天王
邱明宏
是台灣股市“四大天王”中最低調的一位,在他的投資生涯中,似乎很難找到令人驚心動魄的大買大賣,
也從未見他以叱吒風雲的姿態馳騁股市。甚至他的名字從來沒有單獨見諸報端,而總是跟在三位“天王”之後,
儼然一副婉約派的作風。 邱明宏和沈慶京一樣,在淡出股市之後,開始了實業界的投資。
同沈慶京不同的是,邱明宏的投資更注重宣揚生活意味,強調綠色投資。
旗下的亞歷山大健身休閒集團就是很好的例子。
近年來,邱明宏更是一副皈依佛門的投資態度。
首先開始懸壺濟世,出資為無錢看病的台灣民眾提供診療。
甚至自掏腰包出版了一本書,教導大家如何保健養身。
在亞歷山大俱樂部,親自現身說法,強調該俱樂部中的游泳池沒有氯化物的污染,
流動水流的設計如何既有利於環境又有利於健身。
如果說,我們從前三位股市大戶中學到的是精深的投資理念的話,
那麼,邱明宏帶給我們的就是一種看盡繁華,淡泊財富、崇尚生活的人生態度。
昔日“四大天王”雄踞台股的風光事跡令人無法拂掠,耳邊似乎還回響著當年征戰股市中的拼殺聲。
投資的戰場是現實的,更是殘酷的。許多人津津樂道 於成功者的輝煌戰績,卻往往忽視在這成功的路上
有多少辛酸曲折,多少失敗的先驅。 學習成功大師的優點可以增加致富的機會,那只是初學者的入門之功﹔
如何借鑒前人的痛苦經歷,反而是每一個成熟的投資人所應該必修的一課。
平步青雲-游淮銀
人稱“阿不拉”,美國舊金山大學管理學博士,25歲就在台灣“財政部”任職。
在股市“四大天王”之中,以擅長選股而著稱,就綜合研判的能力和專業技能而言,無人能出其右。
1974年,游淮銀憑著父親贊助的100萬元開始了投資生涯。第一次買股票的游淮銀也是從小散戶起家。
為爭取新上市的大明股票承銷認購機會, 游淮銀在冬夜裏從子夜12點排隊排到第二天上午9點,
才以每股12元的價位認到一張大明股,這張股票最後讓初出茅廬的游淮銀賺到近6萬元。
真正讓游淮銀名聲大噪的一次股市操作是在70年代投資的“煉鐵股”,好強的游淮銀領導多方陣營,
與實力相當雄厚的空方鏖戰三個多月,10元買入,其間連封10多次漲停,
最終在40元左右全身而退。1976年,賺了錢的 游淮銀退出公職,
與人合夥購買了日盛證券公司90%的股權,開始出任該公司的執行董事,當起券商老闆。
1985年,游淮銀出任新光證券公司總經理一職,這個時期也是台灣股市高速成長的階段,
他也由此進入了股市操作的頂峰時期,並逐漸確立了投資績優股的風格。
在交易時間內, 游淮銀經常坐鎮營業櫃台,雙眼緊盯著大廳行情板,
要大進股票的時候也親自喊盤,獨特剽悍的操盤形象也由此樹立。
不少散戶都喜歡跟著他買賣。與其他大戶的操作手法不同的是,
游淮銀經常是在低檔吸足籌碼,在一路拉高的過程中,不僅不增加籌碼,
到高檔還能全數獲利了結。 1988年,他設立富隆證券,富隆集團的前身從此成型,
1988~1989年間,他憑借三商銀、中華開發、中鐵等上千元的歷史天價漲幅炒作,
為自己冠上“四大天王”的光環。值得一提的是, 游淮銀是“四大天王”中惟一在1988年
“郭婉容事件”股市無量下跌19天之前,憑借敏銳嗅覺提前出貨的一位。
但是,游淮銀的雄心並不僅僅局限於一方股市。1992年,他突然投身政壇,當選台灣“立委”,
成為“四大天王”中轉型最鮮明的炒手。1995年, 游淮銀拿到上市銀行東企銀行的經營權,
但是由於被揭發東企對富隆放款30億元的事情,導致該銀行發生擠兌事件,存款大量流失。
從此, 游淮銀開始了他投身政壇,商場失意的序曲。
但噩夢似乎剛剛開始,由於東企銀行事件,台灣金融當局依法限制該公司業務經營項目,
但是, 游淮銀卻在向“證期會”申報的資料中隱瞞限制內容。
不僅如此,2000年,游淮銀又因旗下的鑽石基金1984年涉嫌炒作尚峰股票一案被提起公訴,
並最終被判刑3年零8個月。
至此,游淮銀成為台灣當局整頓黑金擾亂金融市場中第一位被提起公訴的“立法委員”。
拋開其利用大戶便利,馳騁股市騙取投資者利益的大鱷作風不談,
單單從其早年在股市中的投資經驗而言,游淮銀的擇股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在股票的選擇上,游淮銀強調企業多項指標的測評,其中包括公司財務結構、產品在企業界的地位與發展
遠景、經營者的心得與能力、公司研究發展所投注的經費和成效等。
同時親自瞭解上市公司實質也非常重要。如果有隱藏性的不良資產,單單以賬面做參考實在不是科學的做法。
游淮銀股市制勝的秘訣,反映在他的有關話語中,
他曾經說過,“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夠在股市中生存”、“有頭腦的人才能做股票”。
這說明在風雲變幻莫測的股市中必須要有頭腦、有眼光,有足夠的判斷分析能力。
此外還要有許多基礎要素。就 游淮銀個人來講,他早前所學的專業以及他結合專業對股票、
對“第一代主力”進出手法與技巧的研究、對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的瞭解等都是不可缺少的硬體。
游淮銀認為,投資人的“操之在我”是能夠在炒股中制勝的關鍵。不要全憑傳聞、小道消息炒股票,
應用自己的頭腦和知識去綜合分析,三思而後行,當然,有時應快速出擊,這才是股市制勝的秘訣。
股市變幻莫測,沒有常規可循,必須憑自己的智慧去選對股,選對時機,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獨行天王-沈慶京
人稱“威京小沈”。1947年出生於南京,後舉家遷至台灣,少年生活極為不羈,打打殺殺、混幫派、搞械鬥,
並因此入獄三年。出獄之後,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開始了環遊世界做船員的生活。
1974年,上岸開始進行配額交易,並在短短的三年之中脫穎而出,成為台灣有名的“配額大王”,
事業中的第一桶金也由此獲得。 隨著台灣紡織行業的逐漸下滑,沈慶京開始將投資目光轉向股市,
1987年,他拿著24億元進入股票市場。一個月之後,由於其獨來獨往、市場上大筆進出的作風,
被冠上“天王”的封號,與另外三位大戶被齊稱為台灣股市“四大天王”。
沈慶京第一次正式介入的股票是1987年3月投資的光寶電子。
光寶電子當時的資本額在2億上下。當得知光寶的董事長宋恭元被房地產套牢,
急於將股票脫手以解決巨額債務的時候,沈慶京不動聲色地在市場上連續買進了幾百萬股光寶,
不久市場就傳來“小沈在炒作光寶”的風聲。這時,光寶電子公司開始派人馬對付收購,
本無心入主光寶的沈慶京將計就計,繼續在股市上吸入,直到持有700多萬股的時候,
真正進入董事會。這時,光寶電子的股價已經身價凸顯。沒過多久,沈慶京將手中的股票全部成功出貨。
繼而又如法炮製了台紙、士紙、南港等股票。僅光寶和台紙兩只股票就為小沈帶來近20億的利潤。
但收之東隅,失之桑榆。士紙股票的冷門操作使沈慶京至今都不寒而慄。
1987年10月,沈慶京第一次因朋友的介紹在市場之外以8.5億元的價格收購1000萬股(佔總資本額的10%)士紙股份。
消息傳出之後,一向冷門的士紙股份立刻由冷轉熱,第三天就漲停板到115元的高價。
但這種氣勢沒有維持幾天就踫到1987年美國股市的“黑色星期一”,台灣股市一瀉千里,
由4673點跌到了2297點,足足大跌三個月,跌幅高達50.83%。
沈慶京在這次風暴之中亦未能倖免。 在沈慶京的投資過程之中,也有因為誠篤的個性而招致全盤皆輸的滑鐵盧,
南港輪胎就是一例。當初投資南港輪胎,是因為其屬下擁有一塊非常具有投資價值的土地,
沈慶京從1988年開始購入該股票,起初僅佔有3%的股權,但股票一路下跌,只好一路買進,
半年之後小沈手上的股票已經達到2000萬股,佔到33%,這時他手中的股價由當初的26元,一路買到38元。
南港輪胎是家族企業,由於小沈的股權比例已經是7倍於許家的股本。
為了防止被套牢,小沈對外宣佈接管。此言一出,許家立刻出面談判,要求以每股27元的價格購回。
這同小沈的60元開價相差甚遠。經過艱苦的談判,許家願意讓小沈以每股30元的價格將股票轉賣給日本橫濱護膜集團,
同時將南港廠的土地以每坪20多萬的價格出讓給小沈。雖然股票的價格連融資的利息都不夠支付,
但是考慮到日後進軍房地產業的長遠規劃,終於決定讓步。但是後來才發現,
南港的土地緊鄰的一片仍是另外一家的財產,如果不購買的話,南港土地的利用價值也微乎其微。
反復斡旋之後得到土地的時候,贖回價格已經每坪攀升到了130萬。而那時,南港的股票市值已經達到了60元。
為了堅守信用,小沈仍然以每股30元的價格置換。這是小沈在股票市場上最嚴重的一次挫敗。
南港輪胎一役慘遭滑鐵盧,再加上“黑道”頻頻介入股市,沈慶京對股市的熱度已經逐漸降溫,遂陸續將股票賣出。
1988年9月24日,又逢股市連續19天無量下跌的“郭婉容事件”,更使小沈徹底看破股市。
從1987年到1989年期間,股市成了全台灣最熱鬧的地方,股市氣勢如虹,幾近瘋狂。
為了控制這種局面。1988年9月,當局通過宣佈重新開征證所稅,以藉此方法控制股市。
但是事與願違,19天近乎休市的無量下跌讓無數投資者膽戰心驚。
19天中,沈慶京手中40億市值的股票,以每天損失2億元的速度虧損,到最後,不但損失了當初的利潤,連帶成本倒賠了七八億。
股市由24日以前的8800多點跌到了5500點,當局已經承受不住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
證券交易所總經理趙孝風致電沈慶京,希望他能連同其他股市中的大戶輔助說明當局救市。
雖然已經對股市失去投資信心,但是沈慶京還是打起精神連同其他大戶出面整頓股市。
整整花了四個月的時間,才恢復元氣,1989年8月,股市不但越過“郭婉容事件”之前的8800點,而且一直沖破10000點大關。
挽救股市一舉使沈慶京的知名度水漲船高,原先就已經聞名全島的“四大天王”此時更是聲名遠播,
連香港都知道台灣有個“威京小沈”。照理,小沈應該趁此機會將當初的損失賺回來,
但是,小沈清楚地看到這次由於當局 干預所引發的股市回暖是一種異常的狀態,
不用多久一定會回落。到1990年3月,股市由12000點陸續跌到8000點的時候,沈慶京已經將手中的股票全部拋空。
塵埃落定之時,沈慶京回憶說:“股市不是我的舞臺,因此決定急流勇退,揮別投機歲月。
瀟灑走三年的結果,並沒有從股市中獲利,惟一有的就是‘股票天王’的封號。
對我而言,好壞各半,而我並不喜歡這個封號。” 在逐步從股票市場抽身而退的過程中,
沈慶京開始把投資目光轉向一級金融市場和房地產、化工、建築等實業上面,並從此擴展了另一番天地,
成為“四大天王”中投資轉型最為成功的代表。
愛國大戶-雷伯龍
「功成名就在歷史,富貴猶如雲煙過。」恰似縱橫股海三十多年的雷伯龍今日寫照。
雷伯龍悄悄離開台灣,遠赴美國投靠親人,迄今已有七、八年之久,過著幾近銷聲匿跡的生活。
目前股市熟知雷伯龍的人愈來愈少,鮮少人知道這位當年揮軍橫掃股市的「多頭總司令」,
如今已成「痴呆」老人了。
極盛時期的雷伯龍擁有百億元以上的身價,然而在離開心愛的股市,遠走他鄉之時,卻已是所剩無幾,
一度為了區區二、三百萬元的交保金,不厭其煩地一再向法院索討,直到法院以「人離境」就不得取回交保金為由,
方才罷手,繼而寫信給昔日好友要生活費,晚年景況之不堪,由此不難想像。
身價曾經億萬,晚年景況不堪
雷伯龍以一位海軍軍官的身分,從戰場上退下,轉戰股票市場,基於特殊的機緣,
與中興紡織的創辦人鮑朝橒結下不解之緣,並且就此展開了他的股市生涯。
或許是出身軍人「很愛國」的緣故,雷伯龍絕不容股價發生重挫情況,並且在重要的節日前夕,如國慶日、元旦,
定要把股價拉至紅盤作收才滿意,經常不顧行情走勢,硬是逆勢作價的操盤風格,
為他贏來「愛國大戶」、「多頭總司令」的封號。
但這位「愛國大戶」卻也是股市裡創下股票違約交割紀錄最多的一位。
第一次是在民國七十六年的大信事件。當時,雷伯龍正是紡織三劍客-中紡、華隆與新纖的主力作手,
在拉抬股價的過程中,卻發現市場上竟有數不盡的籌碼不斷湧現,
每天都進場買到幾乎手軟的他,卻也才發現大信證券的老闆葉輝,背地裡大量放空紡織三劍客。
素來極不能容忍空頭的雷伯龍,為了教訓葉輝,轉在大信證券大量進出股票,
數日後,便來個兩手一攤,不屢行交割義務,而造成大信證券爆發有史以來最大宗的違約交割案。
雷伯龍第二次發生違約交割,是在八十二年間。相較於前一次大信事件的自導自演,這次則顯得是強弩之末。
事實上,那時的雷伯龍身價已是大不如前,但仍不改死多頭的性格,一次拉抬十多檔股票,
如厚生、寶成建設、華國飯店、欣欣大眾等,資金不足的他,四處向金主調錢做股票,
其中最大的資金來源是華隆集團的老闆翁大銘。
當時氣勢如虹的翁大銘,竟在「國華事件」中突然遭到羈押,進而導致雷伯龍周轉不靈而無法屢行交割義務,
再一次釀成股市裡重大違約交割案,株連數十家證券公司外,上市公司負責人如厚生老闆徐正冠,
四大金釵之一的超級營業員張淑華等人都被牽扯其中,調查局在展開大規模約談後,
一舉起訴多人,首當其衝的,當然就是主角雷伯龍了。
雷伯龍不僅官司纏身,原本在股市一萬二千點崩盤中,便已身受重傷的他,
之後更是雪上加霜,家產不僅敗光,還背負著龐大的債務。此外,家人本就不諒解、不支持的情緒,
在當時更升高為檯面上的衝突,然而在力勸無效的結果下,妻兒索性搬離台灣,獨留他一人繼續為股票「奮鬥」。
一心想要東山再起的他,爾後雖然仍四處「打工」,為部分上市公司操盤,然而「時不我予」的他,
漸失去了股市號召力,「多頭總司令」更逐漸成了票房毒藥。九十四年,當官司告一段落後,
他黯然退場,去美國投靠親人,帶著無限感慨離開台灣,為他的股市生涯畫下句點。
對官員態度難以釋懷,對股市轉變不能理解
對雷伯龍而言,他的感慨並非無病呻吟。七十七年時,股市因財政部突然宣布開徵證券交易所得稅,
而陷入空前絕後的低迷行情,連續十九天無量下跌,所有股票都是一開盤就跌停,沒有一張買單,賣單卻是超載,
投資人在哭訴無門之際,證交所總經理趙孝風出面宴請股市八大「作手」,共商挽救股市大計,
其中最受矚目的便是「四大天王」-榮安邱、威京小沈、老雷與阿不拉。
最後市場也在天王們聯合強力拉抬下,終於止跌回升,對於當時贏得的掌聲,雷伯龍始終難以忘懷。
但之後在八十年代裡,他屢屢因「炒作股價」被約談,老雷難掩激動,不斷向友人埋怨,說他做著同樣的事,
為何之前可以贏得滿堂彩,而今卻成人人喊打?政府需要他的時候,他就是「愛國大戶」,不需要他時,
就指他炒作股票,他對主管機關前後兩樣情最為不滿。
雷伯龍不僅對主管機關前後不一的態度難以釋懷,對於股市生態、操作手法的改變,他既不能調適,也不能理解。
以前他靠著「土地資產」題材,以及與上市公司、媒體的友好關係,縱橫股市,賺進百億元,
但到了八十年代末期,他那一套「贏的策略」卻完全行不通了。
當時雷伯龍最愛炒作資產股,因為這是讓他定江山的基礎。適逢台灣房地產起飛,偏愛土地資產的他,
屢屢打著土地價值、土地開發等題材,操弄股價,例如東華紡織中壢後火車站的土地、厚生板橋火車站旁的土地開發,
相同的題材幾乎喊了二十年。
妻離子散、老年癡呆
而另一項讓他頗為得意的便是「人脈關係」。不少上市公司、媒體都與他有相當良好的互動與「搭便車」的默契,
雷伯伯長、雷伯伯短,乾爹、乾爸的尊稱滿天飛,不僅上市公司老闆請他操盤做股票,「雷伯伯」的股票,媒體也相當捧場。
但等到他題材失靈、股市號召力也逐漸式微後,原本是眾星拱月的他,卻淪落到得親自打電話到報社,
拜託線上記者捧場,甚至還經常碰到「軟釘子」。這種從天堂掉進地獄的不適應,也難怪在他落難後成天唉聲嘆氣,
怨自己這一輩子用股票愛國愛到只有八個字可以形容:「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雷伯龍天天看盤,就怕放假沒盤可看,又能把一、二百家上市公司的營收、盈餘倒背如流,
即使後來不做股票依然每天看八份報,堪稱相當用功,市場人士戲稱他得了「股癌」。
可是他半生沉溺股海,卻一點也沒察覺潮流已經轉變,也看不見市場的變化,在歷經一萬二千點的股市榮景,
一路重挫至二千多點;加上八十年代開放外資投資股市後,市場的結構和股民的想法已經有所不同,
但他依然抱持相同的邏輯與態度,沒有與時俱進,只一面緬懷往日風光,一面抱怨著市場的不是,
到頭來,終究成了過氣的人物,被市場淘汰、遺忘。
股海無常,雷伯龍的百億身價來得快去得也快,晚年他債台高築、官司纏身,導致妻子跟他離婚去美;
他的兒子頂著哈佛心理學博士的頭銜,本來在台灣有很好的教職,也因父親股海失足而遠離台灣,
雷伯龍只好孤零零地去投靠住在美國的親人。
不過,他的老年痴呆症日益嚴重,清醒的時日愈來愈少,全賴親族照料。
前一陣子,他偶然清醒,甚至曾寫信回台,向友人要一點生活費,現在則幾乎全無音訊。失智之後,或許他也就了無煩憂與不平了。
作者:常勝軍(財訊302期)
http://estock.marbo.com.tw/asp/board/esubject.asp?BoardID=17&ID=452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