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六脈神劍入門

正如這個網站名字一樣,我是一個想要前往投資世界的人,所以花了一些時間在閱讀。
因為自己不是一個聰明的人,不管看過幾次還是會記不住,所以才建立一個網誌方便自己可以隨時查詢曾看過的資料。
同時間也可以分享給和我一樣還在努力學習的朋友們。

如果想知道文章更詳細的內容,文章下方都會附上來源。

建立的文章也會同步發佈至我的粉絲頁: 株式投資六脈神劍入門

2015年9月10日 星期四

人民幣離岸中心是甚麼? 為什麼新加坡、台灣甚至遠在歐洲的英國都在積極爭取?

瘋人民幣!國內定存破兆 郵局也加入戰局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215/325456.htm

2013年2月6號,台灣金融業全面開放人民幣業務,包括人民幣存款、匯款、投資人民幣計價的基金及債券,相對的,銀行在接受民眾申辦人民幣存款業務的同時,也可以接受企業進行人民幣貸款申請。經過一年,台灣人在人民幣的存款餘額於2014年2月達到2145.22億(7月底時已達2930.26億),最後連屬於公家單位的郵局也忍不住宣布爭食人民幣存匯大餅。
若長期觀察經濟金融相關新聞便可發現,即便人民幣受中國管制下而無法自由兌換,人民幣的地位在亞洲,甚至全世界正在高速成長。在這個狀況之下,爭取成為自香港後第二個人民幣離岸中心對於台灣又存在著甚麼樣的意涵?
故事得先從香港開始。

人民幣管制與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建立。
2.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於巴西聖保羅舉行的研討會上,推介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所提供的全面及一站式服務。
香港金管局總裁於巴西推薦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所提供的一站式服務。
http://www.hkma.gov.hk/chi/key-information/press-releases/2012/20120427-7.shtml

過去外國資金投資進入中國容易而資金移出則較不容易,現在則是為了防止資產泡沫化而嚴格限制資金匯入中國,不論如何,這都代表在中國政府嚴格管控之下,人民幣是沒辦法進行自由的匯出匯入的。也因為這樣,在2003年以前,人民幣於中國境外的流通都是以非官方的方式所進行,中國不但無法掌握境外的人民幣流通數量,中國人民銀行也沒辦法對其做出監控或管制。

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掌握大陸境外的人民幣流動。
儘管為了保護中國內部仍存在的許多國有企業不會立即受到利率自由化的強烈衝擊,中國目前仍保留對人民幣的管制。然而,一方面為了利用人民幣於國際間貨幣流通的地位來凸顯中國這個貨幣發行國在政治經濟上的綜合實力,另一方面也為了加強中國在金融服務業的穩健成長,未來人行勢必會逐步推動人民幣的利率自由化、匯率自由化,以達到人民幣自由兌換的終極目標。
為此,就像過去英國倫敦成為境外美元(即歐洲美元)離岸中心的方式,中國政府也希望在境外能擁有一個像倫敦一樣的貨幣離岸中心。境外、金融高度發展且自由化、文化語言相近,你會想到哪裡?當然是香港。
回歸當時的時空背景,你不禁想問,香港才回歸中國沒幾年,為什麼要急著在這裡建立人民幣中心呢? 整體來說,中國在這個時間點建立離岸人民幣市場主要有兩項好處:
(好處1)貨幣政策市場指標的建立:
各國金融市場的發展都有賴其央行在背後訂定貨幣政策來穩定金融市場,但貨幣政策的執行需要參考一個具有高流動性的貨幣市場所產生的利率指標,就像美國聯準會在執行利率政策的宣布,一定會參考歐洲美元在倫敦市場中所形成的倫敦銀行間拆款利率(LIBOR)。這也是為什麼中國若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在利率政策執行時能發揮重要的參考功能。
同樣的,在中國的外匯管制之下,在沒有一個有效的匯率指標可以參考的情況下,企業缺乏能有效規避匯率風險的衍伸商品工具,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可提供一個有效的匯率指標來舒緩這個問題。
(好處2)在經濟合作架構下推升人民幣的影響地位:
身為亞太區的金融中心,以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來推動人民幣發展,也能間接增加中國與亞太區各國的合作強度。且中國為了與美國所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互別苗頭,也正與東南亞各國進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的談判,如果在香港的離岸人民幣中心能夠發展茁壯,自由貿易區域內勢必會產生更多以人民幣為計價單位的貿易行為,使中國的經貿發展更為茁壯。

以離岸中心為跳板,逐步邁向利率自由化。
終於,在2003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開始在香港提供人民幣清算業務。翌年一月,香港銀行在清算機制建立之下,開放提供香港本地居民在人民幣存款、外匯、匯款及信用卡的個人商務服務。
經過5年的磨合期,2009年6月,中國更進一步開放在香港、上海以及廣東進行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試點,也就是說,只要企業位於上海及廣東內的試點位置進行貿易,就可以直接選擇使用人民幣作為交易貨幣,不須承擔以其他貨幣結算所產生的匯率波動風險。
2010年6月,跨境人民幣結算試點擴大至中國內陸20個省市,隔年8月又擴大至全國。2010年8月,中國授權有參與人民幣結算貿易的外國銀行可直接以人民幣投資中國國內的銀行間債券市場。2011年1月開始,只要經過中國人民銀行核准的試點內企業,都可以使用人民幣展開境外的直接投資。
而到目前為止,在前述規則的建立之下,無論是銀行相關的存匯放款,或是證券相關的債券、基金乃至於保險,任何你所能想像的到的人民幣業務都可以在香港的金融機構辦理。
以這樣逐步解禁、測試的方式,中國在香港樹立了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典範,並為未來進一步推動人民幣自由化打下了基礎。
3. 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相关政策
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發展進程。
http://ppt.cc/JyTn

現今中國在推動人民幣發展的態度
2013年年底,中國共產黨召開了第十八屆三中全會,會議結果明確提出了「有序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度」的目標,並希望加快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也就是希望可以在不久的未來,全面推動人民幣成為可自由兌換的國際貨幣。
有鑑於建立貨幣離岸中心可以使外國投資者及進出口商加速提高以人民幣進行交易的接受度,因此不僅是各國在爭取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中國自己本身也想藉由離岸中心的選取,有秩序的來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但問題來了,要怎麼進行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篩選呢?
根據過往對於其他國際貨幣的離岸中心的研究,可歸納出以下四個成為離岸中心的要素:
  1. 經濟貿易往來的重要程度
  2. 該城市的金融發展程度
  3. 地理距離以及語言文化相似程度
  4. 該城市對貨幣交易的監管程度
看到這裡你應該就可以知道為什麼香港被選為第一個人民幣離岸中心了,主要需要研究的問題就放在接下來中國應該在哪幾個地點發展離岸中心。
在數個候選名單中,其中幾個過去即被稱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城市是其中發展較快的,包括亞洲的新加坡、歐洲的英國倫敦、德國法蘭克福等等,而上海在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之下,也相當有可能發展為人民幣離岸中心。而在這些地區中又以倫敦的發展最為快速,主要是因為倫敦是全世界最大的外匯交易中心,各個主要的國際貨幣在倫敦交易的比重都接近40%至50%,且中國與英國的雙邊貿易額在2013年已經突破700億美元,是中英歷年來的新高。因此對於中國來說,在倫敦推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效益恐怕是這些候選名單中最大的。
至於台灣,雖然我們在2013年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金額已經達到1243億美元,且與中國的地理位置、語言文化也佔了優勢,但由於金融制度相較於其他地區較不開放,且政治面的因素也是一大考量,因此接續推動離岸中心的速度可能會較其他金融重鎮為慢。
4. 人民幣清算行布局狀況
人民幣清算行布局概況。
各國搶做第二大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好處?
中國目前是僅次於美國外的第二大經濟體,也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雖然看到目前政策顯示中國的經濟重心正由出口導向轉為內需消費,但當中國在未來逐步對人民放寬管制後,其貿易規模只會不降反升,誰在這之前建立好對人民幣的清算機制、匯率避險工具來減低貿易成本,其廠商也就能搶到先機來發展對中國的貿易。
除了一般產業以外,得利最多的應該就是金融業了,若能建立完善的人民幣離岸中心,配合未來中國在資本帳的開放,金融投信業者要投資中國就不需要再繞道香港,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樣的,在中國放寬投資及外匯管理政策的情況下,建置有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區將可大幅提升吸引中國資金前往投資的能力,對於需要資金進行投資的新興國家或是曾遭遇金融危機重創的國家更是具有吸引力。

台灣也想分杯羹。
過去幾年,無論是身在亞洲的台灣、新加坡或者是遠在歐洲的英國、法國、德國,都積極的與中國接洽,想要成為自香港後第二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而這些爭取人民幣進駐的國家目前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進展,這也使得香港目前感到不少壓力。
台灣在地利之便及與中國的重要貿易關係之下,在2010年6月與中國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中之早收清單即規定,台灣的保險業、銀行業在符合早收清單所規定的條件下,可在大陸設立據點或分行。而到了2012年1月,陸銀來台參股投資規定生效,陸銀可選擇來台設立分行或與本國銀行參股投資。
雖然朝野不斷在過程中唇槍舌戰,但由於執政黨控制國會多數,前置作業算是進行的相當順利。接著在2012年9月,台灣銀行上海分行正式成為大陸地區新台幣清算行,2013年1月中央銀行也指定中國銀行台北分行成為台灣地區人民幣清算行。在關鍵的清算機制建立之下,2013年2月,台灣正式開放人民幣存匯業務,國內人民幣存款歷經一年多到今年八月也逼近了3000億,算是成長得相當迅速。

服務貿易卡關: 經貿成長VS政治、經濟安全考量
可想而知,這些前置過程進行的這麼順利部分當然要歸因於國民黨執政以後積極的與對岸建立交流,相對的,中國官方當然也會想藉這個機會與台灣緩解過去的緊張關係、與台灣建立更為緊密的經貿交流,甚至為未來和平統一的目標做準備。
然而,過去到現在中國在各種國際場合上對各國施壓,導致台灣無法順利參與許多國際事務也是事實,要化解兩岸關係之間的矛盾並不是這麼容易就可以解決的,我想這大概也是今年服貿於立法院闖關之時引起太陽花學運發生的部分原因。
筆者認為,在台灣目前的經濟處境下,勢不能放過中國14億人口的經濟大餅。但在追求出口成長的同時也需要小心過度依賴單一國家所造成的經濟、政治風險,尤其是中國目前仍被視為影子銀行規模最大的地區,就像投資學所說的,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縱使中國對各個國家仍進行施壓,台灣仍然需要努力的向外尋找經濟突破點,例如若能確認食品安全無虞,即應積極的利用現有的台美貿易投資架構(TIFA)與美國進行自由貿易的談判,並同時找尋任何可能加入多國貿易協定的機會,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就是其中一個目前台灣應努力爭取的目標。
http://vikingbar.org/2014/08/%E4%BA%BA%E6%B0%91%E5%B9%A3%E9%9B%A2%E5%B2%B8%E4%B8%AD%E5%BF%83%E6%98%AF%E7%94%9A%E9%BA%BC-%E7%82%BA%E4%BB%80%E9%BA%BC%E6%96%B0%E5%8A%A0%E5%9D%A1%E3%80%81%E5%8F%B0%E7%81%A3%E7%94%9A%E8%87%B3%E9%81%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