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他出手變得謹慎,花了半年的時間,2度將100萬元翻成300萬元。這次,他切記資產配置與停損的重要性,只分配100萬元操作權證,隔天走勢若不對馬上就停損。近3年,他平均每年獲利30%,且都「存」進房地產。譚志璋從20歲開始投入股市,第1筆本金是從小存的20多萬元,但始終起起伏伏沒有太多獲利。5年前,他25歲,決定轉進券商擔任營業員,希望可以學到靠股票賺錢的技術。
在擔任營業員期間,因為公司教育訓練,譚志璋接觸到權證這項新投資工具,他愈投資愈有心得,2010年8月1日他看到洋華(3622)開盤大漲,當時觸控話題正熱門,他小試身手買進洋華的認購權證,沒想到買進去當天就收紅長K,第1天就大賺30%。
初次進場即嘗甜頭:重壓單一個股反種敗因
洋華後續股價一路上漲不回頭,由於成本已拉開,他愈來愈大膽,頻繁操作洋華的權證。他會在開盤買進,若當天收紅長K,收盤前就賣出前幾天布局的認購權證,一路作多,且投入資金愈來愈多,將過去存到的100萬元統統重壓洋華。直到9月15日,洋華股價來到404.5元時,他的100萬元已經變成300萬元,由於做得太順手,完全忘了股價並不是只會漲不會跌。
洋華創新高後第2個交易日,開高走低,大跌5.2%,譚志璋手中的5檔權證市價馬上下跌了將近25%(實質槓桿平均約5倍)。但他心想這只是漲多回檔,應該還有上漲機會,沒想到9月29日又再重挫5.5%,這次權證價格再跌掉27.6%。當譚志璋把權證賣出時,200萬元的獲利轉眼成空,只拿回100萬元本金。(詳見圖1)
譚志璋從這一役學到2個教訓:1.資金控管非常重要,再怎麼看好都不要單壓一檔標的,因為沒有人敢保證明天會發生什麼事;2.行情不如預期,隔天開盤5分鐘後,一定砍單出場,連一刻都不要戀棧。
此後,譚志璋花了半年多的時間,修正選股方式,不再只重壓單檔股票,也會控制投入權證的總資金,透過不同標的股的權證穩穩操作,將本金慢慢累積到300萬元。這次獲利後,他就提出200萬元,作為房子的頭期款,在中壢市區買了間房,當起包租公。
譚志璋笑著說,權證很短(指有時間價值需短線進出)而且會大起大落,所以,他要把賺到的錢放在房子。房子是長期的投資工具,房價起伏也慢,對他來說,等於是保守的存款性質。
3步驟+5條件 先篩好股再找優質權證 2013年,譚志璋辭去營業員的工作,專心在家操作權證,他現在操作認購權證的模式有3步驟:
步驟1.從台灣50與中型100成分股挑選口袋名單 譚志璋說,因為證交所定期審核的股票,基本面相對有保障,較不會挑到太爛的股票,他再由這150檔股票,從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營收與消息面,綜合觀察基本面向上的股票,設定自選股觀察名單。
步驟2.依股性與多空行情操作創新高的股票 他每天都會看股價創新高排行榜,若股價創新高的股票正是譚志璋的口袋名單,他就有2種操作模式:①如果是大盤正處於多頭行情,股價創新高,就馬上追高買進相關權證,或是股性較活潑的標的也適合馬上進場追高;②若大盤處於盤整或是個股的股性較牛皮,他則會等創新高股拉回整理時再進場布局相關權證。
步驟3.找好標的決定入場時,以5條件選權證 ①優質券商:他選權證會先挑選優質券商,優質是指造市穩定、不隨便調降隱波率的券商,但一般投資人很難看得出來。譚志璋表示,可從「發行量較多」與「買賣價差比(詳見名詞解釋)較小」2個訣竅來挑選優質券商。
②實質槓桿大:譚志璋說,買權證就是操作高槓桿,因此,他會挑選實質槓桿較大的權證。
③行使比例大:他會挑選行使比例較大的權證,譚志璋表示,行使比例過小的權證與現股漲跌連動性小,容易明明看對行情,權證卻沒跟著漲跌。
④選擇價內外:譚志璋會優先選擇價外5%到價平的權證。
⑤到期天數:譚志璋會優先挑選還有90天左右到期的權證,若是對短線行情非常有把握,他也會考慮買進距離到期日約60天左右的權證。
|名詞解釋-買賣價差比|
買賣價差比是指,在相同條件下買進權證與賣出權證的價差比率。公式是:(第1檔賣價-第1檔買價)/第1檔賣價。數值代表投資人買進權證後若馬上出脫,所損失的投資金額百分比,因此買賣價差比愈小愈好。
了解規則後再進場 先用10張試手感
譚志璋提醒權證新手投資人,權證漲跌的速度遠大於現股,一定要了解規則後再進場,從小規模下單開始,例如以10張為初次進場的單位。
更重要的是,如果行情走勢與預期不同,停損速度要快。譚志璋說:「因為權證很容易讓你血本無歸。」但停利可設較寬鬆的條件,有時,譚志璋會搭配消息面判斷,假設報紙利多出來,而股價已漲一段,或已跌破前一根長紅K線的低點等,就會停利出場。
來源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Event/2013/warrant/WarrantsColumn/Articl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