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早中文网讯)香港股市最近在内地资金南下中创出让世界瞩目的涨势,港交所最新报告指,香港超过三成六成年人是股民,年轻高收入股民更喜欢在网上频密交易,去年平均每宗证券交易金额中位数上升。在港股“大时代”中,也有青年为了买楼而跳入股海,甚至借钱炒股,最后要父母还债。
港交所本周四发表去年11月12日到12月23日进行的《个人投资者调查2014》报道。该调查从1989年开始,去年调查以电话访问了2271人。
报告指出,大约225万香港成年人是证券投资者,占本地成年人口36.2%,高于上一次2011年调查的35.7%。
香港成年人中,36.4%是散户,而且散户通过网上平台进行证券交易的比例持续攀升,但银行仍然是最主要的交易渠道。
香港的证券投资者中,超过三成投资ETF(交易所买卖基金),比2011年的20.9%大幅增加。
有9.1%的人投资权证,4.5%的人投资牛熊证,约有一成人投资权证及/或牛熊证。
按中位数计算,证券投资者2014年的交易次数,与2011年相若,但每宗交易的成交金额则高于2011年。
所有证券投资者在2014年证券交易宗数中位数为6宗。证券交易者平均每宗交易金额中位数为5万港元,比2011年的4万港元多。
按中位数计,衍生产品投资者2014年交易次数比2011年少,每宗交易量相若。
调查发现,典型的香港散户是47岁,受过大专或以上教育、个人月入大约2万2500港元,家庭月入大约4万5000港元。
典型的香港个人衍生产品投资者是42岁,受过大专或以上教育,个人月入大约3万5000港元,家庭月入大约7万5000港元。
与非网上股民比较,网上股民大多比较年轻、有较高的学历、职位较高、个人和家庭月入也较高。他们交易次数会比较频密,主要通过银行进行交易。
较年长人士则主要通过经纪进行交易,持有的证券投资组合价值比较大。
虽然香港典型股民是中年人,但在港股连日飙升、屡创新高的“大时代”之下,有苦于楼价太高、无法置业的青年人,也决定下海一搏,不过就要父母来收拾残局。
明爱展晴中心戒赌辅导服务,在今年首3个月共收到15宗有关投资欠债求助,多于去年同期的11宗。
以全年计算,去年中心共收到47宗有关求助,也2013年增加12%。
锡安社会服务处勖励轩辅导中心今年截至3月也收到3宗投资求助,去年全年只有4宗。
职工盟就业培训中心注册社工谭健忠表示,最近3至4年,有20多岁的青年因投资问题求助,每年约一至两宗,大部分都为了买楼而炒股。
谭健忠称,大约4年前,一名大约22到23岁的年轻人,将十多万继续用来买期指,一个月内就输光了,因为怕家人发现,自行向财务公司接了十多万,希望投资回本,但是再次输光,只好向家人求助,由家人代为还债。
另一名年轻人则向父母借钱4、5万,讹称与朋友合作做生意,其实是在网上讨论区看到有人说炒股很容易赚钱,所以借钱炒股,最后输光,又担心父母知道,所以向社工求助,目标却是希望可查问何处可再借钱翻身,最后在社工劝喻下向父母坦白。
路德会青亮中心问题赌博辅导中心主任周雅莹也说,接获的大部分青少年投资失利个案,原因都是想透过投资置业。
周雅莹称,上周接获的一个求助个案中,一名青年本和家人一起住在公屋中,生活环境拥挤,为了赚钱换楼,该年轻人在10年前开始投资,初期有钱赚,不久后即由售货员转行做金融投资,全天候炒股。但2008年碰上金融风暴输光,一度欠债高达80万,后来股市沉寂,该青年转往澳门赌博,希望赢了钱就可以用来投资,但无论是赌场还是股市,都经常输钱。不过该名青年仍然不收手,直到最近因为钱债30多万,铤而走险犯法被捕,才被转介接受辅导。
东华三院平和坊主任杨枬英表示,平均每月接获2、3宗投资失利的求助个案,过去曾有投资者以赌博心态投资,最终输掉数十万元而求助,最近股市有升幅,她担忧“以前戒掉不投资,都会心痒再走出来”,令求助个案加剧。
锡安社会服务处勖励轩辅导中心黄玉明表示,不论是投资还是赌博,都令人失去理性,很想“钱生钱。
她勤喻市民不要羊群心态,见股市向好就胡乱投资,更不要投资额比自己收入高。
http://www.nanzao.com/sc/business/14cc56951e943fa/gang-yu-san-cheng-liu-cheng-nian-ren-wei-gu-min-qing-nian-wei-mai-lou-chao-gu-zhi-fu-mu-f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