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隨著全球金融商品項目不斷增加,自動化程式交易 (Auto Trading) 及高頻交易 (High Frequency Trading),逐漸成為金融市場中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
絕大多數投資人應該都知道「程式交易」的定義。Wiki 對程式交易的定義是:程式交易用電腦程式時時計算股價變動和買賣策略,在 1970 年代末漸在華爾街盛行,程式交易令大宗的股票交易和期指交易可同時買和賣。
多套自動交易軟體比一比
TradeStation:談到自動化交易,一般人最早的印象應該是 TradeStation。TradeStation 大約在 2000 年前後進入台灣。這套軟體具有簡單易學的 Easy Language,算是相當容易上手,而且提供自動化交易和良好的回測功能,因此在當時還是程式交易沙漠的亞洲,引起了法人及專業投資人的關注,並且陸陸續續採用 TradeStation 來開發並測試他們的交易策略。
但是 TradeStation 之後轉形成電子券商,軟體不再以單賣的方式發行。因此許多專業用戶幾乎都卡在「萬年版本」的 TS2000i 上面,無法更新到最新版。直到最近兩年,MultiChart開始引進台灣後,這一狀況才開始改變。
MultiChart:這套在台灣廣為使用程式交易軟體,其 Power Language 是從 Easy Language 擴充而來,因此對之前許多在 TradeStation 上面開發的策略來說相容性頗高,許多程式無須改寫就可以沿用。
新版的 MultiChart 畢竟與 TS2000i 有著 10 年以上的科技差距,而現在電腦的軟硬體功能也不是 10 年前可以比擬的,在操作便利性及功能上已經大幅的提升,加上代理商加入了本地市場報價,並進一步整合了券商下單元件,因此 MultiChart 迅速取代了 TradeStation 成為台灣程式交易的新選擇。
1989 年… Intel 剛剛發表了「最新」的 i486DX…. 「主流」的 MSDOS 版本還是 4.X…. 大陸在天安門抗議,我們在中正廟抗議…. 現在當紅的「女神」還在吃奶….. (遠目….真是好遙遠的年代啊…)
總之,從那時開始,許多國外的專業投資人開始廣泛的使用 eSignal 來做為交易決策分析工具了。
其實,市場中還有非常多套的程式交易軟體,但是礙於知名度、功能性、易用度等等因素,在亞洲的使用族群少之又少,因此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
交易分析與交易決策軟體的差異
或許很多人會問,交易分析與交易決策軟體之間有區別嗎?有!而且差很多。在進一步說明之前,請先參考下面兩個畫面。
從上面兩張圖片,各位看出差別了嗎?eSignal 的畫面滿滿的都是各種商品報價,而 MultiChart 的畫面則由一個個的圖表所組成。
這兩種畫面布局與功能設計沒有所謂的對錯,純粹是原始設計的目標不同所造成的結果。
交易分析軟體 (Trade Analysis) 的特性
簡單的講,交易分析軟體的設計目標,是為投資人提供一套極致的分析工具。因此,單純的交易分析是它最主要的功能,其它相關的市場資訊等,通通不重要。
投資人在選定交易標的、擬定交易策略後,便可輕鬆地將枯燥、無聊、長時間的人工盯盤過程,交給策略程式去處理。換言之,使用交易分析軟體的目的性很明確,所以在使用這類軟體之前,投資人必須很清楚自己想要操作那一檔商品。
在此限制下,除非使用者自己具有相當豐富的市場經驗,了解不同交易商品的屬性,並且熟知每個商品與期貨、選擇權之間的連動關係,否則任何一檔商品對投資人來說,都是一個「訊息孤島」。
除了該檔商品所提供的價量資訊之外,沒有豐富市場實際操作經驗的使用者,很難具備跨商品之間的關連性。
這一點正是專業操盤的法人與一般散戶投資人最大的區別。法人尋找的是市場內各個投資標之間的連動關係,不斷尋找最大獲利,並且最小風險的套利機會。
而散戶投資人則是盯著某幾檔習慣操作的商品,透過系統的回測結果來判斷策略勝率,並冒著損失的風險,希望藉由策略交易讓他能夠在市場中獲利。
從數學模型上來講,任何一筆交易在發生後,那個交易機會已經跟你沒有任何關係,「交易」本身就已經是一個落後指標。所以無論用什麼分析方法,即便做到 Tick Level 分析,相對於市場它依然還是一個落後訊號。本單元後續還會著墨更多法人與散戶的心態與手法差異。
總結來說,我們可以歸納出交易分析軟體的特性:
- 設計目的著重在商品量價分析,純粹滿足程式交易需求。
- 不內建報價資訊,皆支援多個外部報價源
- 需在報價伺服器中 (MultiChart 為 QuoteManager,TS 為 Global Server 等) 做各種商品及交易所設定
- 每個商品計算結果彼此獨立,使用者需自行綜合判斷計算結果
下面附上一張 MultiChart 內的 Quote Manager 設定畫面
交易決策軟體 (Trade Decision Support) 的特性
而交易決策分析軟體的設計範圍就大多了,它的設計目標是:「即時並盡量完整揭露市場資訊及動態」。
聽起來很拗口,是吧?其實簡單的講,在台灣所有券商、期貨商免費提供的下單軟體,全都屬於這一類軟體。而它們與更專業的軟體之間差異在於,市場資訊揭露的多寡,及如何整合及整理這些資訊。
交易決策分析軟體有幾個很重要的特色:
- 報價源:第一點就是內建自己的報價源。有些交易決策分析軟體廠商,本身同時也是報價商,都擁有自己的全球市場報價源。不意外的,他們的報價操盤軟體只會使用自己的即時報價服務。軟體啟動之後,投資人只要輸入帳號及密碼,就可自動連接報價系統,投資人只需透過 Symbol Lookup,就可以查找全球商品。
- 研究報告與相關新聞:第二點就是,多數交易決策分析軟體可同時提供即時的市場資訊、個股相關新聞、產業研究報告等。它們所即時連結的新聞不是出於集團本身 (Bloomberg 與路透社本身就是大型媒體集團),就是與外部新聞服務商高度整合 (eSignal 使用的是 Dow Jones 財經新聞服務)。
- 行情分類與掃描:第三點就是即時的多種行情分類與掃描,例如當日成交量最大、當日漲跌幅最大 (絕對點數及%數)、歷史新高/新低等多種篩選條件。如果這樣還不夠,還可以選擇專屬的 Market Scanner,就可進行快速的市場即時掃瞄。這一點很重要!請參考下面的圖,就可以瞭解一個好的 Market Scanner 有多重要了。
上圖顯示,在 NYSE 上市的股票總共有 6,451 檔、Nasdaq 上市的有 2,825 檔,在 AMEX 上市的有 2,126 檔,這三大交易所加起來的股票數就有 11,402 檔股票。而 eSignal 支援的美股交易所有股票數目,總共有 36,076 檔。
請注意,圖中顯示的僅只是股票數目,不含期貨及選擇權商品。CME、CBOT、COMEX、NYMEX 等這些期貨交易的商品數,隨隨便便都是從上萬檔起跳喔。
想要在 PC 端即時掃瞄這麼多商品是不可能的事。首先,光是資料處理量及頻寬需求,就不是 PC 所能負擔。比較可行的方法,同時也是有些券商提供的服務,就是在雲端進行掃瞄分析。
一般而言,老美當沖客會在盤前交易時,先用 Market Scanner 按照自己的交易條件及資金部位,篩選出當天最值得交易的 20 ~ 30 檔左右的商品,然後通常最多只同時交易其中 3 ~ 5 檔而已。
以下總結交易決策軟體的特點,讓大家有一個比較清楚的概念:
- 設計目的在於完整呈現整體市場及個別商品的即時狀態
- 封閉式系統,只支援自己的報價源,無須用戶進行任何設定
- 程式交易功能只是所有系統功能中的一環
- 具有免費或付費的市場掃瞄工具,可依用戶需求,快速篩選商品標的
以上花了一些篇幅解釋程式交易概念,並介紹了主要的程式交易軟體,大家是不是對交易分析與交易決策軟體之間的差異有些概念了呢?歡迎與我們一同進行更精采豐富的程式交易之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