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動率到底是甚麼呢?
為什麼一定需要波動率?
因為早期在發展選擇權模型初期,首先必須對股價的變動需要有一個模型來描述。所以,第一個想法當然是將股價過去變化的情況, 利用統計方法計算出股價變動及報酬率的平均數與標準差,了解過去的變動程度之後,才能對於未來的股價波動程度有所預期,也才能持續發展選擇權模型。
所以,波動率其實是過去歷史股價報酬率再透過統計計算出的標準差,也稱為歷史波動率。波動度愈大,表示股價愈活潑,權證價值也愈高;相反的波動度愈小,表示股價愈牛皮,權證價值也就愈低。通常,發行商會將標的股票過去一段時間股價的波動率帶進訂價公式中,作為訂價的參考。
換另一個角度看看「波動率」,它類似於投資股票者所稱的「股性」,有的個股股性很活潑,一個月股價上下震盪20%,那麼它的波動率算起來就很高;有的個股股股性很牛皮,可能股價一個月上下只微微波動5%,那麼它的波動率算起來就很低。
如何計算波動率雖然它有公式,但一般不會讓投資人自己動手算(因為很複雜),投資人只要略略看一下即可,利用券商的「權證計算機」就可以查到數據。重要的是要了解波動度在權證投資上的角色與運用。要了解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請看下表,波動率從時間軸來區分,可大分為歷史波動率和隱含波動率。歷史波動率所表示的是股價從現在到過去的波動;隱含波動率所表示的是市場從現對未來股價波動的預測。
歷史波動率:代表過去的股性如何的數據
計算歷史波動率的公式
以下舉投資人常關注的標的,從它們的歷史波動率就可以看出來,每一檔股票的「股性」都不一樣(附圖為2013年元月11日資料)。
不同股票的歷史波動率比較
http://www.caizischool.com/blog/18554